近期与黑色产业链客户交流,普遍对2025年钢材市场持悲观态度,认为关税战、贸易纠纷、房地产市场低迷、焦煤焦炭供应宽松以及铁矿石产能释放等因素将导致钢材价格下跌。
这种悲观预期主要基于现有数据和市场表象: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下降,焦煤焦炭库存高企,铁矿石供应增加等。然而,这种分析忽略了宏观政策的影响。2024年以来,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宏观政策,旨在稳定房地产市场,扩大有效投资,刺激消费。这些政策对黑色产业链并非完全无效。
所谓的“基本面”并非仅仅指产销存数据,更重要的是宏观政策、货币财政政策以及市场预期。产销存数据是结果,而非原因。单纯依赖这些数据进行分析,容易得出片面结论。
春节后市场表现也印证了这种复杂性。尽管螺纹钢产量增加,库存上升,但需求恢复缓慢,导致价格高开低走。铁矿石价格上涨乏力,未能带动整个黑色系上涨。
此外,金融央企的重组和股市平准基金的传闻也影响市场预期。但这些举措可能不仅仅是为了股市稳定,也可能涉及到房地产市场风险化解和金融资产处置,最终目标是促进经济企稳回升。
当前钢材价格已回归中性,未来十年钢材需求整体走弱,但可能出现阶段性反弹。美国市场对我国钢材出口的影响有限,真正的增量市场在东南亚、非洲和中东地区。
关键在于国内成材消费能否好转。近期数据显示,中厚板库存已出现转折,圆钢库存下降,显示制造业需求强劲。同时,2025年1月信贷和社融数据大幅增长,表明资金面改善,有利于基建项目复工和新开工。
2025年政府工作重点是战胜通缩,促进经济企稳回升。这需要房地产市场回归正常,以及政府扩大有效投资。过度悲观可能导致市场出现类似2024年9月暴涨时那样的空头踩踏风险。因此,对2025年钢材市场应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,预期存在阶段性反弹的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