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3月,苹果供应链核心企业蓝思科技在A股上市十年之际,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,计划募资120亿港元,为赴港IPO的关键一步。此举不仅标志着这家消费电子巨头的战略扩张,也引发了市场对支付宝“碰一下”支付背后庞大NFC(近场通信)产业链的关注。
“碰一下”支付自2024年7月上线以来,迅速覆盖全国上百个城市,接入超过1000家大型商场和连锁商户。这一创新支付方式引爆资本市场,“碰一下”概念股风头正劲,推动蓝思科技股价在2025年初累计上涨42%,市值一度突破1580亿元。
然而,资本市场的火热仅仅是冰山一角。隐藏在其背后的是一个以“碰一下”为代表,正处于爆发前夜的NFC产业链。 这条产业链条的技术突破、场景应用以及未来市场潜力,值得我们深入剖析。
蓝思科技的赴港IPO,可以视作整个“碰一下”生态链全面崛起的一个缩影。“碰一下”支付之所以能提供如此便捷的体验,离不开芯片、模组、设备、服务等各个环节的紧密协同。剖析这条黄金赛道,我们将更清晰地看到这场由技术驱动的产业变革全貌。
在“碰一下”终端设备的核心芯片层,上市企业复旦微电扮演着关键角色。其BoostTag芯片堪称“碰一下”终端的“神经中枢”。虽然官方未直接公布2024年的出货量,但根据其2023年经营评述,复旦微电在RFID与NFC芯片领域持续突破,高频安全标签出货量显著提升,超高频RFID标签芯片已实现量产。这些技术积累为“碰一下”终端的大规模商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在光学模组领域,奥比中光为“碰一下”提供整机设备产品。这家公司在3D视觉感知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,其3D视觉传感器及相关技术广泛应用于刷脸支付、机器人避障导航等领域。截至2025年3月17日,奥比中光累计申请超过800项专利,3D感知专利数位居全球前三。其强大的技术实力为“碰一下”生态链的规模化推广提供了关键支撑。
在整机组装环节,联迪商用等设备商的加入加速了“碰一下”终端设备的市场渗透。作为国内领先的电子设备制造商,联迪商用在2025年1月宣布完成“碰一下”首批手持终端的交付。凭借其在金融支付设备领域的长期布局和规模化生产能力,联迪商用在“碰一下”终端制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,为生态链的快速扩张提供了硬件保障。
在场景端,拉卡拉、新大陆等支付服务商的终端铺设,让“碰一下”真正融入消费场景。以上海静安大悦城为例,在首批符合条件的近200家商户中,支付宝“碰一下”的覆盖率高达92%,用户中90后占比高达65%。拉卡拉通过与支付宝、微信支付的深度合作,在零售、餐饮等领域构建了广泛的支付网络。据其官方最新披露,截至2025年上半年,拉卡拉数字支付业务已服务超过2700万家商户,并在全国各省、直辖市及主要二级城市设立分支机构,业务规模稳居行业前列,为“碰一下”生态链的场景化落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。
这条“芯屏器合”的生态链,正在展现出强大的协同效应。从复旦微电的芯片技术突破,到奥比中光的模组创新,再到联迪商用的终端制造和拉卡拉的终端场景布局,整个生态链的参与者正在通过技术协同与市场联动,重新定义近场生态的未来。
“碰一下”的起点是支付,但其未来的价值和落地场景远不止于支付。当NFC技术与物联网、人工智能深度融合,其应用场景将呈现指数级增长。
在上海静安大悦城,商户通过“碰一下”收款设备,实现了最少1步完成支付的高效体验,极大提升了零售场景的交易效率。
在跨境贸易领域,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已试点“碰一下”跨境支付,实现粤港澳大湾区“一币通”。据深圳商务局报告,2024年交易额突破500亿元。
2025年1月,湖南潇湘一卡通科技有限公司与支付宝合作推出全国首创的免充值NFC出行产品卡。用户只需将支持NFC功能的手机在地铁或公交闸机上“碰一下”,即可完成乘车,出站时费用自动从支付宝账户扣除。该产品卡无需提前充值,且支持全国大部分地级以上城市的公交、地铁等公共交通方式。
在医疗场景中,NFC技术可用于患者身份识别和病历管理。患者佩戴或携带嵌入NFC标签的卡片,医务人员通过NFC兼容设备“碰一下”标签,即可快速读取患者的电子病历、病史、过敏原等关键信息,确保诊疗准确性并简化流程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“碰一下”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正在构建智慧城市新生态。例如,上海浦东新区试点的智能停车系统,通过NFC标签实现车位预约、无感支付,车位周转率提升30%。
此外,“碰一下”还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展现潜力。据悉,三一重工在其挖掘机设备中植入NFC芯片,维修人员通过“碰一下”即可获取设备运行数据,故障诊断时间从48小时缩短至2小时,每年减少停机损失超过2亿元。
这些场景创新表明,“碰一下”正在从单一支付工具演变为推动各行业数字化升级的基础设施。通过这些场景的裂变效应,“碰一下”生态链的市场空间有望从支付延伸至交通、物流、医疗、物联网、智慧城市等多个赛道。
随着“碰一下”生态链的加速渗透,其市场潜力正逐步释放,有望成为数字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。
据Allied Market Research预测,2028年全球NFC支付市场规模将增长至677.1亿美元,年复合增长率达19.5%。在中国,这一趋势也十分显著:截至2025年3月,“碰一下”已覆盖全国100多个城市,接入超过1000个大型商场、商圈及连锁商户,成为拉动数字化升级的重要力量。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,中国市场在全球NFC支付市场占比将超过35%,成为全球最大的NFC支付市场。
这一增长态势不仅源于技术本身的革新,更得益于政策、市场与产业链的多重共振。中国政府对数字经济的顶层设计为“碰一下”生态链提供了肥沃的土壤。《“十四五”数字经济发展规划》明确提出,要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推动支付产业升级。2025年央行数字货币(DCEP)的全面试点,更为“碰”的支付互动模式的普及注入强心剂。例如,在深圳、苏州等试点城市,终端已实现数字人民币离线支付功能,可以扫也可以碰,进一步拓展了应用场景的边界。政策的保驾护航,使得“碰一下”生态链在合规化、标准化道路上加速前行。
正如前述,全生态产业链的持续创新正在突破“碰一下”的应用瓶颈,这些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,更创造了新的商业价值点。正如行业专家评价所言,“碰一下”模式是技术赋能商业的一次深刻实践,技术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。
“碰一下”的场景边界正在不断外延,从支付向更广阔的产业渗透,激活千亿级市场。
“碰一下”商业模式将迎来出海的新征途——中国“碰一下”生态链的技术与模式正在向全球输出,各战略生态合作伙伴均为此突破做好充足准备。此次蓝思科技通过港股上市募资,明确表示将继续完善包括东南亚在内的全球化产能布局。例如,拉卡拉与Visa在2024年的深化战略合作,正为全球数字支付格局注入新动能——根据拉卡拉官网披露,双方以技术融合为核心,将拉卡拉自主研发的智能支付技术与Visa覆盖全球125个国家的服务网络深度协同,通过 Tap to Pay方案及 QR 收单经验的整合,为跨境支付场景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总的来说,当政策、技术、市场形成共振的时候,“碰一下”生态链正以几何级速度释放能量,向更广阔的全球数字经济蓝海进军的强劲势头或已逐步形成。
以蓝思科技赴港IPO为坐标点,我们看到的是从“扫一下”到“碰一下”的体验变革,以及由此孕育出的基于NFC的庞大生态链。这场由技术驱动的支付产业变革,正在悄然重塑商业世界的底层逻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