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務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的《促進健康消費專項行動方案》,看似為低迷的健康體檢行業打了一劑強心針。大力發展健康體檢、諮詢、管理等“新型服務業態”,聽起來很美好。但政策的美好願景,往往需要穿透重重迷霧才能真正落地。
首先,這份文件能否真正刺激消費,我個人持保留態度。畢竟,掏錢做體檢,對於很多普通老百姓來說,仍然是一筆不小的開銷。在經濟下行壓力下,大家更關心的是如何保住飯碗,而不是花錢買安心。
其次,即便有人願意消費,這些所謂的“新型服務業態”真的能提供物有所值的服務嗎?現在的體檢機構,打著“個性化”、“智能化”的旗號,收費越來越高,但提供的服務卻差強人意。很多體檢報告,充斥著專業術語,普通人根本看不懂。一些所謂的“健康管理方案”,更是千篇一律,毫無針對性。
說白了,很多體檢機構,只想著如何從消費者口袋裡掏錢,卻沒有真正把消費者的健康放在心上。這種情況下,一紙文件,恐怕難以扭轉消費者對健康體檢行業的負面印象。政策的初衷是好的,但如果缺乏有效的監管和引導,很可能會變成一場資本炒作的鬧劇。
美年健康積極響應政策號召,大舉進軍AI醫療領域,推出了一系列“智能化”體檢產品。乍一看,似乎是要用科技手段重塑體檢行業。但仔細分析,我總覺得這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資本遊戲。
什麼“智慧體檢數字化管理平台”,什麼“分時預約”、“智慧導診”,真的能有效提升效率和用戶體驗嗎?恐怕未必。現在很多醫院都推出了類似的服務,但實際體驗卻一言難盡。預約掛號難、排隊時間長、導診信息不準確等問題,依然普遍存在。
美年健康所謂的“智能化”,很可能只是在原有流程上增加了一些花哨的功能,並沒有真正解決用戶的痛點。更何況,體檢的核心在於醫生的專業判斷和細緻服務,而不是冷冰冰的機器。過度強調智能化,反而可能忽略了醫療的本質。
“ALL IN AI”戰略的重頭戲,是美年健康引以為傲的“智能主檢系統”。據說這個系統融合了海量數據和專家經驗,可以智能生成體檢報告,提升工作效率和報告質量。但我不禁要問:AI真的能取代醫生嗎?
AI在圖像識別、數據分析等方面,確實具有優勢。但在醫療領域,經驗和判斷力至關重要。很多疾病的診斷,需要醫生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,進行綜合分析。AI可以提供輔助,但無法完全替代醫生。
更何況,醫療數據的質量和安全性,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。美年健康聲稱其AI系統融合了2億人次的體檢數據,這些數據的來源是否合法合規?是否存在洩露隱私的風險?這些問題,美年健康並沒有給出令人信服的答案。
“健康小美”AI智能主檢,號稱能為用戶提供全流程的智能化健康管理服務。檢前個性化定制、檢中智能排隊、檢後快速生成報告,聽起來很完美。但實際效果如何,恐怕只有用戶自己知道。
現在很多APP都有類似的功能,但真正能做到個性化定制、智能推薦的,卻寥寥無幾。大多數APP,只是根據用戶輸入的一些基本信息,簡單地推薦一些體檢項目,並沒有真正考慮到用戶的具體健康狀況和需求。
更重要的是,AI的推薦是否可靠?如果AI推薦的體檢項目,並不適合用戶,甚至對用戶造成傷害,誰來承擔責任?這些問題,都需要美年健康認真思考。
美年健康聯合院士團隊推出的“AI智能血糖管理創新產品”,其中的“糖豆”備受關注。聲稱能實時監測血糖數據、分析變化趨勢,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血糖管理方案。但說實話,我對這類產品的實際效果,並不抱太大期望。
現在市面上已經有很多類似的血糖監測產品,但真正能幫助用戶有效控制血糖的,卻不多見。大多數產品,只是提供一些數據,並沒有真正幫助用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。更何況,血糖管理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,需要醫生、營養師、運動教練等多方面的協同配合。僅僅依靠一個APP,恐怕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。
“糖豆”號稱能進行飲食拍照分析,幫助用戶了解食物的糖分含量。但這種技術的準確性,還有待驗證。畢竟,食物的成分非常複雜,僅僅依靠拍照,很難準確判斷其營養價值。更何況,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,對食物的反應也不一樣。AI的分析結果,很可能並不適用於所有人。
在深圳建立的減重代謝專科門診,打出了“三師共管”的旗號,試圖為有體重管理需求的人群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。內分泌科醫生、營養師、運動康復師協同合作,聽起來很專業。但這種模式能否真正解決減肥難題,我表示懷疑。
減肥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,沒有任何一種方法,可以適用於所有人。有些人通過控制飲食和運動,就能輕鬆減肥。但有些人,無論如何努力,都難以擺脫肥胖的困擾。這其中,涉及到基因、代謝、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。
“三師共管”模式,或許能為一些人提供更專業的指導。但如果缺乏有效的心理輔導,很難幫助用戶克服減肥過程中的種種困難。更何況,減肥需要長期堅持,如果用戶缺乏足夠的毅力,再好的方案也難以奏效。
美年健康與信達簽署戰略合作協議,聚焦超重合并脂肪肝患者的精準幹預。試圖建立“預防-診斷-治療-管理”一體化診療路徑,通過AI技術實現對患者的精準診斷和個性化治療。這種合作模式,看似前景廣闊,但實際操作起來,恐怕困難重重。
脂肪肝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,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。要有效控制脂肪肝,需要患者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,包括飲食、運動、作息等方面。這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,需要患者付出巨大的努力。
美年健康和信達的合作,或許能為患者提供更先進的診斷和治療手段。但如果患者不願意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,再好的技術也難以發揮作用。更何況,脂肪肝的治療費用相對較高,如果患者經濟狀況不佳,很難長期堅持治療。
美年健康在AI醫療領域的一系列舉動,究竟是技術創新,還是資本炒作?我認為,這兩者兼而有之。美年健康確實在AI技術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,但更多的是在利用AI概念,進行營銷和炒作。
誠然,AI技術在醫療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。但如果過度誇大AI的作用,忽略了醫療的本質,最終只會適得其反。醫療的本質是服務,是關懷,是尊重。如果只把醫療當作一門生意,只想著如何賺錢,最終必然會失去消費者的信任。
我希望美年健康能夠真正把消費者的健康放在心上,踏踏實實地做好服務,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噱頭和概念。只有這樣,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。否則,再華麗的包裝,也難掩其空虛的本質。
記住,創新是根本,忽悠是墳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