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外山这家公司,名字听起来就有一种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诗意,但实际上却是扎根在血液净化这个略显冷门,但又关乎无数肾病患者生命的医疗器械领域。最近看到一篇关于山外山接受机构调研的公告,颇有些想法,不吐不快。
公告里最亮眼的数据,莫过于血液净化耗材的销售额增长。2024年同比增长26.11%,2025年一季度自产耗材收入更是暴增123.46%。这说明什么?说明山外山“设备+耗材”双轮驱动的战略初见成效,全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开始显现。
但问题也来了,这种爆发式的增长能持续多久?医疗器械耗材这玩意,说白了就是“一锤子买卖”,用完就得换。如果仅仅是依靠现有客户的消耗,很容易遇到瓶颈。更何况,耗材的质量和安全性才是核心竞争力。如果品控跟不上,或者出现不良反应,口碑崩塌是分分钟的事。
CRRT(连续性血液净化)设备,这玩意儿技术含量高,之前基本被进口品牌垄断。现在国家大力支持国产替代,加上国内老龄化加剧、三高人群增多,CRRT的市场需求确实很大。山外山作为国内CRRT设备的龙头企业,自然是受益者。
但是,国产替代不是简单的“拿来主义”,更不是靠低价竞争。CRRT设备对技术要求极高,需要长时间的临床验证和数据积累。如果仅仅是模仿国外的产品,而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创新,很难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。更何况,进口品牌也不是吃素的,它们也在不断降价、本土化,试图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。
公告里还提到,山外山2024年的研发投入同比增长42.62%,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7.79%。这说明公司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上都下了血本。
但问题是,这种高投入能否带来相应的回报?研发投入是一方面,研发效率是另一方面。如果研发出来的产品不能满足临床需求,或者不能快速转化为市场效益,那这些钱就等于打了水漂。销售费用也是如此,如果销售团队的效率低下,或者市场推广策略不当,那这些钱也可能白白浪费。
更何况,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,新产品、新技术层出不穷。如果山外山不能保持持续的创新能力,很容易被竞争对手超越。
2024年山外山的海外销售额同比增长29.74%,尤其是在南美洲、非洲等新兴市场表现亮眼。这说明山外山的国际化战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。
但是,海外市场的水很深,风险也很大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准入政策、文化差异、竞争格局都存在很大的差异。如果山外山不能深入了解这些差异,盲目扩张,很可能会碰壁。更何况,海外市场还存在汇率风险、政治风险等不确定因素。
总而言之,山外山的前景并非一片坦途,未来还有很多挑战需要面对。我个人觉得,山外山不能只顾着埋头拉车,还要抬头看路,时刻保持警惕,才能在血液净化这条赛道上跑得更稳、更远。